《從下筆開始》:化平凡為神奇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揭開了閲讀與寫作之間的關係。


從邏輯因果上來看,讀的愈多,就寫的愈好,但不可否認的是,一般寫作較好的人,他的閲讀量肯定不少,而且所涉獵的文章範疇也會比一般人還要廣泛。也就是説,閲讀量的多寡,是寫好文章的必要條件,而寫作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個人閲讀水平的充分條件。一般情況下,每個人希望自己能寫出一手好文章。但常常不得其門而入。如果有一天,有人讓你寫一點東西的時候,大多數人都顯得頭皮發麻,不知該從何下筆。而身為教師的我,有時也不例外。因為會教,不代表寫得好。畢竟在我們傳統的教育體制下,没有真正一堂課教導你如何教導學生寫好作文,所以我也想把作文這門學問學好,進而用在自己的作文教學上。
本書的作者張馨潔,是散文作家;也是作文老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畢業,從事作文教學工作十餘年,曾參與編輯翰林出版社《大滿貫國文主題探索》,目前於桃園經營國文作文補習班,帶領學生參加《國語日報社》華夏徵文比賽、「夢想,在電晶體之間」全國徵文比賽、勵馨基金會Formosa女兒獎特殊創作獎、桃青文學獎、數感盃徵文比賽等,獲獎無數,深受家長信賴。散文作品散見於各報章雜誌,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全球華文星雲獎散文首獎,入圍2020年台灣文學金典獎。目前出版《借你看看我的貓》、《你是盛放煙火,而我是星空》兩本散文集。所以她的作文教學經驗豐富和得獎無數,相信可以從張老師身上學到引人入勝的作文技巧,提升你我的作文能力,下筆不再猶豫,文思雋永。

接下來我將與你們分享,我在書中學到的4個重點:

1. 如何思考,用文字提取思想?

2. 如何下筆,突破難題?

3. 如何修改,用巧勁提升作品?

4. 如何體會,照亮寫作路徑?

1️⃣每件物品的背後都有故事
書上寫到,有人想寫「耶誕樹」是人生收到的第一個耶誕禮物。但寫到第三段,就捉襟見射,只能寫每年十二月,都很期待耶誕節,總會寫卡片放在耶誕樹下,寫來寫去都是在客廳的一隅,要寫滿六百字的作文有點勉強。
「不只是場景,有時候情緒沒有太多起伏,也會讓人覺得作品好像在泥濘裡踏步,無法前進。」無論是高昂或是低迴,如果一直維持著相同的情緒,就彷彿一首催眠曲令人昏昏欲睡。
所以就要思考「這棵聖誕樹是誰送給你的呢?」「是我的爸媽!」
「爸媽為什麼會想要送聖誕樹給你呢?當然,我的意思是除了聖誕節應景之外,他們為什麼會想要在家中擺上聖誕樹呢?」
「我沒想過耶,不過他們都會把禮物擺在樹下,我跟妹妹每年都會先寫下許願卡給聖誕老人,超期待。」
「你那時候以為是聖誕老公公送的喔?」
我覺得答案好像出來了耶,組織一下吧!爸媽送給她聖誕樹,是為了讓她繼續相信聖誕老公公的存在,守護她的想像。所以帶上與人相關的回憶與意義,聖誕樹成了一個好溫暖的禮物,背後有父母為孩子守候信仰的心意。
平常我教學生寫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審題」了解及看懂題目,才不致於寫到離題,甚至寫不到重點。教導他們要學會思考,每篇作文題目的本身及題目背後所隱含的意義或故事是什麼,進而連結我們的生活,寫下動人的文章。

2️⃣找到藍圖,再下筆
書上提到,先審題,再將審題重點放入各段,再設想各段的具體內容,最後總結。作者的這個方法,和我平常在教導學生寫作文時,有異曲同工之妙。平常我告訴學生務必看清楚題目說明,並圈出關鍵字,每個題目說明分別敘述的內容就是各代表你們要寫出來的其中一段作文,總結要呼應題目。才能讓作文的內容架構完整。

3️⃣踩下油門,開啟段落吧!
作者提到常見學生寫完題目後,也想好各段安排,卻下不了筆,對於寫作新手,開啟段落最簡單的口訣是「時間、地點、一句話」比方說賴床,可以這樣開頭。以一句話開啟段落。
「現在幾點啦?」我揉了揉惺忪睡眼,一面拿起手機,什麼!這麼晚了!慌忙衝進浴室胡亂潄潄口,衝到衣櫃拿出制服與襪子,一面回想自己剛剛到底按掉多少鬧鈴。這麼多次了,怎麼老是學不乖,我賴床的毛病成為自己最大的困擾……
這不就是我常跟學生說的,你們寫的作文要有畫面,就像電影預告片那樣,寫得讓人想繼續讀你寫的作文。

4️⃣換上他的鞋,走進他的視角
作者書上提到我們可以透過自己的經驗,加以擴充來聯想其他人的感受。
書中舉到的例子;近年的夏天越來越高溫,正午行走在陽光下十五分鐘左右,就算做好了防曬措施,還是非常容易中暑,覺得四肢無力、頭昏眼花。這樣的經驗總讓我想到那些在路旁擺攤的小販,或是趕著維修道路的工人,他們在陽光下曝曬的時間這麼長,肯定要忍受更多不適,因此加深了對他們的敬意。讓下筆更真實也更有力量。
寫作就是從自我出發,再連結我們身旁的人事物,讓彼此產生故事及情感,進而表達我們的想法和感受。
最後想把這本書推薦給喜歡閱讀和寫作的朋友們,希望大家和我都能在寫作這條路上,乘風破浪,迎向康莊大道。

張貼留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