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寫筆記」網摘:你會在書或筆記上畫線嗎?



就在昨天(2020年12月5日),我重新註冊了網址,打算從頭開始經營已經荒廢兩年的「我愛寫筆記」部落格。從十二月開始,我們筆記社團規模破萬了,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所以我也會繼續努力產製好的內容來跟大家分享!

因為時常閱讀很多好文章,我希望未來用「網摘」的方式幫大家篩選與推薦值得一看的好文!如果各位夥伴有發現不錯的資訊,或是您想毛遂自薦的話,也歡迎跟我聯繫唷!

「我愛寫筆記」的第一期網摘,就讓我們來探討畫線這個議題吧!說來莞爾,我看書的時候是不習慣在書本上畫線的,若有需要我會選擇在筆記本上頭做筆記,或是運用數位工具來畫線。但先前閱讀《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菁英閱讀的深思考技術》這本書的時候,作者的觀點讓我耳目一新,也讓我開始思考畫線與否的問題⋯⋯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閱讀幾篇跟畫線有關的文章吧!對了,看完網摘之後,歡迎大家留言跟我分享您的想法哦!


《讀書力》作者齋藤孝則描述,每次讀書時,他都覺得好像作者正面對他,透過書本向他說明自己的心血結晶。

不過,正因為是與作者「對話」,而不是在聽作者「演講」,所以閱讀者並不需要照單全收,也可以抱著唱反調的想法,一邊讀一邊標出贊成和反對的部分;或是設身處地想,如果是我自己的話,我會怎麼做,並且迅速記下想出的點子;又或者是寫下與作者對話後的心得,才能讓書發揮對自己最大的幫助。


畫線要畫在原因上,而非結果上。 書中提及「第一瓶理論」,打保齡球時一定要擊中第一瓶,才有機會全倒。做生意也是一樣,原因就是第一瓶,找到才能成功。每一本商業書,會提到那間企業的傲人成果,但成果不是重點,成功的原因才是要畫線的地方。不管是做事還是閱讀,找對原因,才能成功。

真的要愛護書嗎?又,皺摺和潦亂字跡,就是不愛護書嗎?我們不是應該愛護自己,愛護自己的自由,愛護自己的自由思考空間嗎?愛護書能給你的啟發,好好在生活中實踐、嘗試、探索和改變,就是愛護書的表現!

我至今依然不斷尋求好的商業書來畫線,這些畫線部分隱含著時代的意義、未來的趨勢,以及關鍵的哲理。

品質重於數量,全球化只會不斷加速,學功夫一定要到現場⋯⋯我學到什麼便身體力行,學了又對新的知識領域有興趣,然後讀商業書,繼續畫線。


從書上我也發現一些常見「學習誤區」,像是許多人在閱讀時,讀到自己有共鳴或跟自己已知的知識相符合時,會習慣在上面畫線,但作者反而認為畫線應該要畫在自己「不認同或看不懂的內容」才對。

因為學習的目的是未來了解未知,知道自己尚未知道的事物,「離開舒適圈並帶有一點痛苦」的學習,才是你真正有學到東西的開始。


現在看書前我會設定一個問題,再嘗試從書中找出作者的回答,所以那些作者用來衝篇幅的內容都會可以被略過(只寫一兩句重點的書是不能出版的)。一本書不過才幾百塊,能有一句重點、一個收穫,就夠值得了。

看一本好書,偷作者的知識、模仿作者的觀點。但是,偷要偷得有技巧,不然你只是人云亦云,屬於剽竊的範疇。學會以下3個技巧,你就能在吸收新知後,建立起屬於你自己的獨特觀點。

在这本书里,我认为最奠基的观点,是「不该因为从书中获得自己已经知道了的东西而喜悦」,而应该重视自己忽视了的、没意识到的、甚至不同意的观点与证据。

换言之,读书是为了「见己之小」而不是「见己之大」,是为了从中学东西,而不是读完以后更加自我感觉良好。


★ Photo by Volodymyr Hryshchenko on Unsplash

★ 讓Vista的《內容力:打造品牌的超能力》線上課幫你提升寫作力
張貼留言

留言